王莲芳专业号
王莲芳
呼吁:建设临港湿地城市,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
依山傍水专业号 | 2020-6-15

原创 生态南汇 生态南汇 4天前

南汇东滩湿地芦苇地被填埋的工程,多位热心市民通过12345和市长信箱等途径反映芦苇湿地被破坏的情况。上个星期,临港管委会已经暂时停止了填埋工程。大家得到的部分回复如下:

(东港大道芦苇地填埋工程地点的入口,现在工程已经暂停)

这个回复中提到,被填埋的芦苇湿地是“临时卸点”,已经停掉。

 

 

这个回复中提到,“有规划,有步骤地建设防护林和城市森林,生态水系,生态绿地”,并且提到1.7平方公里赤风港城市级湿地公园建设,通过湿地公园,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态空间,是个好事情。我们希望可以把这个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野生动植物保育,科普,科研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新型湿地公园。我们更希望,政府可以重视湿地生态保护,作为临港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,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。

 

(牛背鹭在捕食蛙类,作者:Kai Pflug)

湿地,根据《国际湿地公约》的定义,是指“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、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、湿原、泥炭地或水域地带,带有或静止或流动、或为淡水、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,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。”我国于1992年加入《湿地公约》。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履行《湿地公约》的能力,承担相应国际义务与责任,2007年,我国成立了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”。凸显了我国对于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视。保护湿地生态,维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,体现了我们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国责任。

(众多鸟友在芦苇湿地观赏拍摄震旦鸦雀等鸟类)

作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,湿地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宝库,还是平均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。湿地还可以涵养水源,调节气候,防范海啸等生态灾难。除了这些生态效益以外,湿地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水产品,提供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,也是很好的科研,教学和科普基地。这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,提升城市的品质,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南汇东滩区域的芦苇湿地,作为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天然芦苇湿地,除了承载了上述生态,经济和社会功能外,也是临港新城一道独特是自然和人文景观。

 

 

(白眉鸭等水鸟在芦苇湿地中栖息觅食。作者:zrg)

 

临港新城北面是长江的入海口,南面是杭州湾湿地,东面是广袤的太平洋。这片区域是长江流域各种水生生物繁殖栖息的重要场所。也是东亚候鸟迁徙带上的重要节点。这里的滩涂,芦苇地,林地,农田,鱼塘,草地等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。滨海湿地对于水鸟的保育非常关键。这里鸟类记录425种,是上海地区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,也是整个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。2007年,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,这里成为上海第一个禁猎区;2008年,由于对全球水鸟的保育具有的重要意义,南汇东滩湿地被“国际鸟盟”认定为国际重点鸟区。由于丰富的鸟种和便利的观鸟条件,南汇东滩湿地也是国内外最著名的观鸟热点之一,在著名的观鸟平台ebird上,她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二,仅次于云南的百花岭。南汇东滩的芦苇湿地,为将近两百种水鸟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地方,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,以及上海市的市鸟候选者,被称为“鸟中大熊猫”的震旦鸦雀。

 (芦苇湿地的特色鸟种:可爱的震旦鸦雀。作者:各从其类)

在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(2018-2035)》中提到,要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规划建设为契机,建成“天净、海清、地润、人和”的滨海湿地城市。为了建设湿地城市,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自然湿地,让湿地成为临港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,描绘未来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。为此,我们呼吁:

 

 

 1,在临港十四五规划和2035规划中,应首要性明确把临港建设成为以湿地生态优良为特色的湿地城市。临港新城周边的湿地,包括芦苇地,滩涂,滴水湖等开放水域,以及鱼塘和稻田等,为400多种鸟类,其中包括将近200种水鸟,提供栖息,觅食和越冬场所。湿地是临港新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。根据最近公示的《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(2018-2035)》,上海市要“加强生态空间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,满足市民多元生态需求的供给与平衡,探索新时代超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“。对于南汇新城滩涂湿地,保持“湿地在城中,城在湿地中”的基底特色。临港应该发挥地方的生态资源优势,保护好湿地生态,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城市作为城市名片,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显示度,大力发展以观鸟等湿地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。

 

(建设中的黄日港蓄水湖,呈现出美好的湿地景观)

2,   生态建设评价不要以“森林覆盖率”的硬指标评价,希望以临港新片区作为试点,引入“绿化覆盖率”,综合考量生态建设。在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,不能把绿化和其它生物割裂开来,国土绿化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,坚持因地制宜,宜林则林、宜灌则灌、宜草则草、宜湿则湿,不能片面追求森林覆盖率。我们的绿应该是生物多样性的绿,也是提高我们人类宜居性的绿,而不是把绿化和其它生物割裂开来。作为滨海湿地城市,临港新城的生态建设评估应该重点考量湿地生态的保护。如果还是用森林覆盖率考核,难免造成林地侵占湿地的悲剧产生。把湿地生态保护作为硬指标来考核临港新城的生态保护,才是因地制宜,实事求是的做法。

(种树替代了原来的芦苇地和鱼塘,使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-东方白鹳-在南汇东滩流离失所。作者:赵元明)

 

3,希望临港新城做到有序开发,动态保护,加强管理,确保湿地空间的健康。尽管临港新城大堤以外的滩涂湿地还在不断自然淤积,但是,由于临港新城地区经历了过度围垦,堤外的滩涂湿地缺少潮上带,相应的生态功能缺失,还需要堤内的芦苇湿地提供相应的补充,为水鸟提供栖息,觅食和繁殖场所。因此,希望临港新片区在开发过程中注意时序,尤其是滨海区域的战略留白区,尽量保留自然湿地。另外,堤外的围垦区和滩涂区域,都存在外来入侵植物-互花米草-大量蔓延的现象。互花米草入选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种名单,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,挤占了滩涂的大量空间,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,需要及早进行治理。

(一群黑腹滨鹬飞过互花米草。作者:潘其侃)

4,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关起门来搞,应该让市民,科研机构和生态环保组织积极参与,开门搞生态保护,体现新片区的执政水平和生态文明高度。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情,通过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,提高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。让高校等科研机关参与生态保护的管理,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规划和技术支持。让更多生态环保机构参与生态保护的宣传和管理中,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公布湿地保护相关的动态,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
 

(鸟友们在参加我们生态南汇组织的湿地鸟类调查)

临港新片区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新起点,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国家新的基本国策,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。作为生态之城和未来之城,新片区不仅要加强经济建设,也应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,通过湿地生态保护,践行“生态优先”的城市发展理念,建设绿���的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,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!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